一線一桿一魚餌,臨水垂釣是不少人心中的人間樂事。閑暇時間的一甩竿,是很多人心中極為舒暢的放松方式。尤其是海釣,更是速度與激情的結合。但身處于沿海區域的釣魚人,畢竟只是其中的少數。更多的釣魚人,是身處內地的。他們的垂釣對象,也就是內地水域的各種淡水魚。
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樂趣就少很多。在這個世界上,淡水魚的品種的也是不可勝數的。據不完全統計,這世上的淡水魚,最少有六千多種。
這些種類繁多的淡水魚中,有的溫良柔順,也有的極為兇暴。而這些很兇的淡水魚,一般長得個頭也會比較大。有一些,甚至能長到上百斤,成為稱霸一方的水中霸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兇暴的“水霸王”,看看你其中有沒有你釣過的“大貨”。
一、達氏鰉。
達氏鰉,在我國是出了名的大魚。它的生存歷史十分悠久,甚至有億萬年之久,可以稱得上是活化石。而它們的體型,也和它們的歷史相對應。它們是淡水魚層面中,體型最大的魚類之一。單純是被捕撈到的歷史,就已經被發現過體重達到一千多斤的達氏鰉。而未被發現的大魚,就更難以想象了。
這種魚,雖然本性并不是很兇殘。但體型的優勢,加上吃肉的習性,以及全年活躍的生活規律,注定了它們對其他魚類的威脅。兇名,也就這樣被傳了出來。
二、黑魚。
黑魚,是一種廣為分布的魚種。這種魚黑魚觀賞魚,也是大家公認的“兇”魚。原因很簡單,它們長得快、生得多、活得久黑魚觀賞魚,還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的口中,交錯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牙齒。這種密布的牙齒,讓它們輕松的攻下水中的其他魚類。而這種魚,又大多是六親不認的。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它們也毫不心軟。
而它們本身的生命力又極其頑強,甚至可以與非洲肺魚相提并論。在脫離水源時,它們甚至可以在土地上滑行。在一定時間內,它們還可以暫時蟄伏在土地中,呈現出“偽冬眠”的狀態,直到它們再次進去舒適的水源,才會再次探出頭,回歸活躍的狀態。
這樣的狀態,對于垂釣者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危險。有不少釣魚人,就被黑魚攻擊過,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傷口。
三、鱷雀鱔。
近兩年,關于鱷雀鱔的新聞時有發生。這種本身生活在國外的兇獸,在被引進我國做觀賞魚后,又因為無所顧忌的放生行為,成為了一方大患。
食肉為生的它們,一旦進入水域,就會肆無忌憚的捕殺水域中的其他魚類。也正因如此,它們的存在,也就代表著其他魚類的消亡。而鱷雀鱔的卵,本身又含有劇毒。這些特性,侵染水源的同時,也深深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
對于垂釣者,這種兇性的大魚,也是很難下手的。之前就有新聞,為了捕撈兩條大型的鱷雀鱔,該地抽干了整個水庫。費時費力了很久,才終于拿下了它們。其兇殘程度黑魚觀賞魚,可想而知。
這幾種魚,都是淡水魚當中,極為“兇暴”的存在,遇到了還是要小心對待的。除了這幾種魚,你還見過哪種很兇的魚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