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市民反映說,一些賣魚的攤販為了防止天熱魚死得快,會在水里添加一種神秘的藥粉,能讓魚“起死回生”!真有這么神?
在蘇州相城區的一個水產攤位,增氧機開足馬力給魚供氧。攤主說,現在天氣熱,最讓他頭疼的就是怎么讓魚活下來。他也聽說過一種可以讓病魚、將死的魚變鮮活的藥,但是一旦被查到使用,會被罰款!
記者在蘇州市區的一家魚料市場找到了這種藥,外包裝標注的名稱是"孔雀石綠"。老板坦言,這種藥粉在外面市場是禁止銷售的,只需要三分之一瓶蓋,就能讓病魚、將死的魚變鮮活。
我們來模擬一下
記者從市場上購買了幾條活鯽魚,拿回來之后魚已經明顯變得衰弱,甚至翻起了肚皮。在水中加入孔雀石綠看看效果吧!
右邊水桶里的魚沒泡藥粉,魚已經開始翻肚皮,而左邊泡了藥的魚卻顯得十分活潑!
孔雀石綠
既是染料,也是殺菌劑,能治療魚體和魚卵的霉病,一般都用于觀賞魚的養殖,但因為是有毒化合物,是禁止在食用魚的養殖中使用的。孔雀石綠在魚內殘留時間長,且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
然而,在水產品運輸過程中,個別商販會往水里添加孔雀石綠,以提高運輸過程中魚的存活率。同時,一些酒店為了延長魚的存活時間,用孔雀石綠消毒。
如何辨別“孔雀石綠水產品”?
一看魚鰭。正常魚的魚鰭根部一般是肉色,有的微微泛紅,感覺色澤自然,用手打開魚鰭立即會自然回縮;而使用過孔雀石綠浸泡或處理過的魚,根部會呈現藍綠色。
二看魚鰓。一般情況下,魚鰓是鮮紅色且不會附有臟物,用藥后的魚鰓因失血過多而發白,或因出血而帶有瘀血,呈紫紅色。
三看魚身。魚體表面有一層起保護作用的透明黏液,相當于魚的“潤滑劑”,摸起來感覺很滑。使用了孔雀石綠的魚,濃度低時,體表會產生過多的黏液,濃度過高時,保護膜被藥物破壞,黏液從體表脫落,鱗片摸起來會感到很粗糙、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