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不動產  財務  會計  辦公  納稅  記賬  住宿  法律  創業  企業 

博物館展廳設計 江蘇工人報云報

   2023-10-21 轉載網絡1970
核心提示:為保護老城根脈,2021年,徐州市政府規劃在彭城廣場地下城原址建設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打造“一眼望千年”的人文景觀。與其他博物館不同,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件展品。博物館開館首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

一城青山半城湖,九朝帝王徐州籍。超過6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造就了華夏九州之一徐州璀璨的歷史文化。7月15日,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城市之心,全城矚目。這座位于徐州歷史文化軸上的遺址博物館, 打開紅色大門,揭開神秘面紗,張開懷抱迎接市民參觀。一副令人震撼的疊城奇觀,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一館覽萬象 一眼望千年!

□ 記者 胥明虎 通訊員 于菁

見證歷史 穿越古今

博物館的遺址大廳

房址

藤筐構成防水堤壩,完整展現明代平民區的洪水防御工事設施

徐州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有著2600年的建城史。徐州地處黃泛區,自古以來水患嚴重。自秦漢至明清,徐州發生洪澇災害400多次,特別是明代天啟四年 (1624)黃河在奎山堤決口,給徐州城帶來滅頂之災,城中水深4米多,大水三年方退,全城盡被泥沙掩沒,最深處泥沙堆積10米以上。崇禎元年(1628)城中淤沙漸平,才開始在原址按舊制重建新城。歷史上徐州古城自建城以來屢淹屢建,幾乎未易其地,呈現出“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疊城奇觀,彰顯了徐州先民“堅守根脈、安土重遷、不屈不撓”的精神。

自20世紀30年代,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城市建設中、圍繞徐州中心商圈的建設中,集中發現了大規模的城下城遺址。一層層泥土揭去,一段段歷史醒來。根據已有的遺址發掘情況,可以推斷出彭城廣場地下遺址文化層豐富,由上到下依次為表土層,黃淤泥層,明晚期,唐宋,漢代。近代、清、明、宋元、唐、南北朝、兩漢、商周………深壑高墻、殘垣斷壁不斷還原著徐州城的歷史脈絡,一部塵封的史書一幅夢幻的拼圖,再現了這座湮沒的古城。

撰寫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布展大綱的陳浩告訴記者,從1930年到2020年的90年間,徐州有關城下城的重要發現達30次博物館展廳設計,特別是近年來在市中心商圈高層樓宇的地基建設中,城下城遺址頻頻現身——

2000年,在金鷹商廈工地考古中,發現大面積明代建筑遺存;

2004年,在皇城大廈工地考古中,發現明代徐州衛遺址;

2005年,在金地商都二期工地考古中,發現漢代夯土臺基;

2008年,在彭城壹號工地考古中,發現明代州署遺址;

2012年,在蘇寧廣場工地考古中,發現明代文廟石碑;

2020年,在彭城廣場工地考古中,發現漢代至明代文物遺存……

為保護老城根脈,2021年,徐州市政府規劃在彭城廣場地下城原址建設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打造“一眼望千年”的人文景觀。從2016年9月開展文物初勘起,經過彭城廣場地上地下空間的復合規劃設計、地下考古發掘、博物館專項規劃設計和施工等過程,至今歷時近6年,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于2022年7月15日開放。博物館將徐州的“古”與“今”有機融合,真實展示出徐州數千年城市建設演進歷程,充分體現了一眼望千年、一館覽萬象的獨特文化內涵。

原址原真 再現徐州建城軌跡

博物館地面俯瞰圖

漢代排水設施

保存完好的陶制內壁的漢代古井

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位于徐州古城歷史文脈南北中軸線與主城區坐標原點——彭城廣場的交會處,是徐州“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重點建設的文旅項目。遺址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約3700平方米,采用國內首例37米大跨度無柱式空間設計和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博物館在原考古現場的基礎上,以“原址原真”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漢代、明代百姓的生活遺跡,包括院落4座、房基14間、路面遺存2處、水井1處、灶臺遺存1處等,打造了“置身歷史,穿越古今”的厚重場景,是當代人了解徐州歷史一個新的重要窗口。在遺址區東部還展示了近千平方米已探明的未考古區域,有待日后邊展陳邊開發。博物館通過城下城古城遺址原址原狀地發掘與保護,真實再現徐州滄桑建城軌跡。

遺址博物館建筑采用殼體大跨度無柱設計,殼體緩坡屋面與彭城廣場的標高順接,形成博物館北端頂部微微翹起的建筑景觀,完美表達了將千年古城從廣場地面掀起蓋頭向后人展示的創意。博物館由門廳、序廳、遺址大廳、考古大廳與下沉廣場、水院、草坡半開放空間等功能分區構成,實現步移景異、一眼千年的歷史與現代相融景象。

由彭城廣場進入城下城遺址博物館,迎門的序廳正中,“彭城”紅底白字的篆刻印章映入眼簾。這兩個字來自2021年從文廟街區地下城遺址考古中,在戰國至西漢灰坑中發現的陶缽上面刻著的“彭城”二字。穿過序廳,進入館內,只見一層層泥土揭去,一段段歷史醒來:近代、清、明、宋元、唐、南北朝、兩漢、西周……深壑高墻、殘垣斷壁,不斷還原著徐州城的歷史脈絡。

遺址大廳,展示著千余平方米的明代街道、磨臺、房基、鐵匠鋪、豆腐坊,還有磚砌的灶臺、漢代的排水渠……石板路北門大街兩側各有一排藤筐構成防水堤壩,為徐州歷年地下發掘的首次發現,完整展現了明代平民區的洪水防御工事設施的做法。依據各個時期的徐州城府地圖,結合徐州城市地下遺址發掘情況,可以判斷出彭城廣場一直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市井的煙火氣千年不變。

在地下12米發掘出保存完好的陶制內壁的漢代古井,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井口直徑1米,井壁光滑細膩,以數節高約30cm的預制陶質井圈套砌而成。完整的漢代水井在徐州地區考古中極為罕見,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行走在遺址大廳,這里的一磚一瓦,仿佛是穿越千年的接觸。這里歷史變得有視覺、有觸覺,告訴我們幾千年的徐州不僅僅是史書上幾句話語,而是正在眼前,觸手可及。當你站在某個院落的門前,想象自己正透過門縫看進去,就如千百年前,某個被關了禁閉的小公子,在透過這個門縫好奇的看著門外的世界;站在北門大街旁,看著這條狹長的小路,數百年前菜市場的喧鬧和早餐鋪的香氣仿佛正向你撲面而來……

這座全國首座以“城下城”命名的城市遺址博物館,展示了我國乃至世界城市史上罕見的疊城奇觀,也彰顯了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底氣。博物館將徐州的“古”與“今”有機融合,真實展示出徐州數千年城市建設演進歷程,通過歷史遺存與現代城市風貌的碰撞融合,進一步彰顯徐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邊開放邊發掘 打造沉浸式考古場景

博物館內的遺址考古大廳

展廳設計頗具匠心

一部塵封的史書,一幅夢幻的拼圖,為我們再現了這座湮沒的古城。在前后6多年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考古專家和參建各單位克服諸多困難,圓滿完成了城下城遺址博物館的設計、施工、考古發掘、保護與陳展、驗收等各項任務。

與其他博物館不同,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件展品。歷經風雨滄桑的城下之城,是城市的文明印記,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刻畫出古城最生動的年輪。

博物館開館首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市民王女士說:“從小就聽說徐州有城下城,今天有機會親眼看到這些歷史遺存博物館展廳設計,感到非常震撼,同時也感到作為一名徐州人的自豪。我會把今天的所見所感告訴親戚朋友,讓他們都來這里看一看,更深入地了解徐州歷史。”

“徐州不愧是華夏九州之一,歷史底蘊深厚,古跡遺存眾多。”游客齊先生在彭城廣場換乘地鐵時獲悉博物館開館,特地抽空前來參觀,“這個博物館是展示徐州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希望徐州宣傳好、利用好這個博物館,讓更多的游客通過這里了解徐州、熱愛徐州。”

在博物館最上層的遺址大廳,一群考古工作者正忙碌著,只見他們或用工具整理夯土層,或用刷子輕輕拂去古跡上的浮土,或拿起相機依次為各類遺存拍照。

未來,博物館將秉持“邊開放、邊發掘”的公眾考古理念。“我們將繼續對館內的部分區域進行深入考古,打造沉浸式考古場景,讓考古工作可觀可感。”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館后將進一步充實館藏文物,積極做好文物保護修復、遺址研究、研學旅游等工作,充分發揮博物館在講述地域文明、傳承歷史文脈、涵養城市品格的重要功能,真正把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打造成徐州中心商圈的文化地標、城市歷史的文化會客廳、市民群眾和外地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對于保護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成為城市文脈最生動最醒目的標識,充分彰顯徐州“看得見歷史、讀得出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形象。遺址博物館將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注重數字賦能,促進文物保護和服務升級,讓博物館“活起來、潮起來”,為廣大群眾和游客提供 “古今交融、穿越時空”的體驗,講述好徐州“城市故事”,展示好徐州文化形象,真正讓每一個徐州人、每一個參觀者都能擁有歷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都能真切感受到徐州這座現代中心城市的歷史文化魅力。

考古旅游激活文物遺址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周邊游、本地游興起,“城市考古”游也逐漸火了起來。而“馬蜂窩”、“攜程”等平臺也推出不少與“城市考古”游類似的項目。看慣了名山大川,人們更愿意尋求新的旅游方式。“城市考古”游不是專業考古,而是一種別開生面的旅游方式,是以考古的精神,透過表面景觀,探尋城市背后的發展變遷。 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游客與考古專家一起體驗考古奧秘,感受另類旅游樂趣。

目前來看,“考古游”已經成功邁出了營銷推廣的第一步,吸引到了足夠多的關注度。對于新鮮的事物博物館展廳設計,消費者難免會保有嘗鮮的心態,但是否能夠滿足游客預期才是接下來真正的考驗。面對大眾對文博類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樣且細分化的發展態勢,也對“考古游”在運營和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研究水平、導游系統、以及安全保護等方面。

考古旅游機制構建的原則應是以保護資源和以人為本為核心,了解不同層次旅游者的現實需要,加強對管理者的監督,保證經營開發的文化性、層次性和階段性,才能實現考古資源的社會教育最大化,并且以合理的經濟收益反哺考古發掘,從而實現旅游開發和文物保護雙贏。

考古旅游的參與者必須認識到,自己不僅是資源的利用者,而且是資源保護的直接承擔者。一方面,考古旅游在對資源的開發、游覽、管理以及其他形式的使用中,要嚴格按照景區功能進行分級制,在不同分區采取不同的開放和行為方式,以確保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益訴求的協同實現;另一方面,考古旅游需要加強產品設計,不能僅僅局限在考古資源的展示層面。比如,模擬考古,讓游客置身考古現場,甚至參與模擬考古活動,考古旅游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學安

職工

聊吧

主持人:劉濤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合作伙伴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冀ICP備2023006999號-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强波多野结衣痴汉电车|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久久国产AVJUST麻豆|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手机看片福利久久|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激情边摸边做边吃奶在线观看|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91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品色堂永久免费|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成年女人视频网站免费m|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天堂资源中文在线|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 国产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两个小孩一起差差|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男女深夜爽爽无遮无挡我怕|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黑人巨鞭大战中国妇女|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欧美四级在线播放|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 中文字幕2020|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欧美美女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