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王祥龍 實習生 徐正陽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在7月的盛夏,走進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迎面而來的寓意“古蜀之眼”的大型玻璃幕墻,寓意對歷史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探知的巨型螺旋坡道,再到巨大的圜形銅質鏤空吊燈,顯示著這座新館的勃勃生機。再走進展廳之中,青銅神壇、鳥足神像、騎獸頂尊人像、龜背形網格狀器等重器悉數亮相,訴說著這片土地厚重悠久的歷史……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始試運行,備受關注的新館一展新容,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從早上8:30開館試運行伊始,入館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大雨沒有阻擋他們探尋古蜀文明的腳步。
“從展陳設計,到參觀體驗,此次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都有了全面升級。我們也運用多媒體科技的輔助手段,來幫助觀眾了解三星堆的文化,認識三星堆的文物?!痹诮邮芊饷嫘侣動浾邔TL時,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這樣說。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
從近百年考古歷程說起
三大展區呈現“一醒驚天下”
步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段關于三星堆考古的悠久故事。據介紹,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陳緊扣“古城古國古蜀文化”主題展開,分“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區,每個展區下設若干展陳單元。其中,第一層樓為“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展區,第二層樓為“天地人神”展區。三星堆的發現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發展的重要見證,是中華文化開放包容與創新創造的實證,三大展廳用珍貴文物娓娓道來。
從上世紀30年代,廣漢月亮灣燕家院子發現玉石器;到1986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聯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較大規模發掘;再到2019年秋至2020年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勘探發現六個祭祀坑……在第一展廳“世紀逐夢”中,觀眾得以看到三星堆考古清晰的脈絡與故事。
“在這個板塊,我們特別突出了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歷程,對近百年三星堆考古心路歷程的總結,同時也是展示三星堆考古的成果,來反映歷代考古學者的孜孜以求、努力前行的態度。此外,展廳還展現了三星堆在新世紀考古的一些新理念方法,三星堆考古同時也是我們中國考古學發展的一個縮影,以此展現四川考古屬于中國考古的發展?!敝靵喨亟榻B。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陳的青銅人像
在了解到三星堆考古近百年的故事之后,來到“巍然王都”的展廳中,其從文明探源的角度,對三星堆古國的自然環境、社會面貌、都城布局、手工業技術、權力結構等進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讀,漫步展廳中,觀眾自然對三星堆文化有更為清晰的認知。耀眼閃亮的黃金器、極具地域特色的玉器、造型精美的青銅雕像……都在這一板塊中呈現。
“在這個展廳最末的單元,叫做‘多元共生’,是站在中華文明發展演進的角度,去審視三星堆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的作用。三星堆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實證,我們也通過一些文物的比較、對比,來反映三星堆文化的兼容并蓄、融合創新?!?/p>
隨后,再走入第三展廳“天地人神”,這里以祭祀區出土的精品文物為主要展示對象,集中呈現古蜀人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重要禮器、主要的祭祀行為、崇拜對象及其信仰體系和宇宙觀念,表現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青銅面具,反映了古蜀人對大自然遵從,此外,世間萬物敬畏的動植物造型及太陽形器……都在其中一一呈現。
青銅立人像
朱亞蓉說:“這里就是國寶薈萃的一個展廳了,因為其中對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眾多跟祭祀相關的文物精品,進行了集中陳列,也是分為了7個單元。其實也是從三星堆的文物精品來反映古蜀人的精神世界和信仰,以及三星堆青銅文明在藝術層面的表達?!?/p>
沉浸式考古方艙場景
借助科技呈現文物跨坑拼對
“就好像穿梭在文物之中”
復原了三星堆遺址一、二號祭祀坑考古場景,讓觀眾似乎親臨考古發掘的一線;展示了月亮灣城墻南壁剖面,讓人們更清晰地觸摸到三星堆古城的面貌;還有不同時代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者的影像……展廳內,運用AI修復技術、3D打印、三維數據復原的新出土重器文物、大量珍貴圖文影像資料和多媒體手段,全面反映三星堆文物菁華的無窮魅力和三星堆百年考古的恢宏歷程。
“我們也運用了很多多媒體和科技的輔助手段,來幫助觀眾了解三星堆的文化和三星堆的文物。”朱亞蓉說,新館把考古方艙搬進了展廳里,借助裸眼3D的技術,讓觀眾能夠沉浸式地感受到考古人的視角,身臨其境地感受屬于三星堆考古的非常偉大的時刻。同時,在對三星堆古城的表達上,展廳還運用了一個多媒體的沙盤?!巴ㄟ^沙盤和投影融合的方式,讓大家沉浸式感受到三星堆古城的恢弘壯闊?!?/p>
采用研究性復原的青銅騎獸頂尊人像
當然,作為一所博物館,最重要的莫過于對文物的呈現。采訪中,朱亞蓉也說到了展覽的文物展陳,她表示三星堆展廳設計,為了讓觀眾能夠把文物看得更明白、更清楚,在文物的參觀體驗上有了全面升級?!拔覀儚恼构竦綗艄猓歼x用了世界頂級的產品,比如展柜用的都是低反射的玻璃,盡可能地還原文物本身的色彩,看到文物包括紋飾在內的細膩表達。同樣的文物,可能觀眾會覺得比在老館那邊看得更清楚?!?/p>
更為奇妙的是,在展廳之中,人們還能看到一些頗為壯觀的展品,有三組文物實現了“歷時三千年 跨坑重聚首”,分別是騎獸頂尊人像、青銅神壇、青銅鳥足神像三星堆展廳設計,這三組文物采用“數字化修復演示”的展陳方式,讓觀眾得以看到這些文物拼接后的驚人面貌。
采用研究性復原的青銅鳥足神像
“因為三星堆的文物,很多都是才剛剛出土,它的文物修復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針對暫時還不能實體修復的文物重器,我們采用了數字化的復原技術,通過對文物本體進行一個三維的掃描,然后借助傳統修復師的拼對,結合著AI的算法,來實現文物跨坑拼對和數字化復原?!蓖ㄟ^技術手段拼接好的文物,又通過3D打印技術完成,隨后和文物真品放在一起進行陳列?!白尨蠹夷軌蚋暾厝ジ兄覀兊奈奈铩!?/p>
朱亞蓉特別說到展廳中的青銅神壇,其由八號坑、七號坑、三號坑、二號坑出土的文物跨坑拼對。“我們播放的視頻,不是一個從外部看的觀眾視角,我們可以從中走進文物的內部,就像是穿梭在文物里邊,去感受它的構造、設計的精巧之處。”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陳的陶器
探尋新館的“小巧思”
“將文物還原到生活場景”
倘若是三星堆博物館的“資深粉絲”,走在新館之中,人們自然能從展陳中的精心設計里發現許許多多的小巧思。據介紹,新館展出的文物除展示一、二號祭祀坑出土文物外,還陳列展示了新一輪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共展出陶器、青銅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類文物共1500余件(套),數量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近600件文物為初次展出。
在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雕像蔚為大觀,當不同造型的青銅人頭像被集中呈現在展廳之中,帶給人們的視覺震撼不言而喻;三星堆出土的陶器,器型主要有盛貯器、食器、酒器、炊器等,當這些陶器被陳列在同一展柜中,漫步展廳的觀眾不由驚嘆出聲……此時,倘若細細觀察展柜周圍的背景、展板,還能收獲新的體驗。
“一般大家都覺得,陶器不是很好看的文物。但在展廳,我們注意了環境的烘托。大家可以看到,在陶器的展柜背景里,我們請了畫家來專門繪制圖案三星堆展廳設計,并查證了大量的史料。”朱亞蓉說,團隊查詢了關于古蜀的生產生活的記載,和當時存在的動植物,通過工筆畫的方式,把它還原出來?!氨热缯f有水稻、蠶桑之類的,我們都把它畫出來,感覺像有一種故事化的畫面,然后讓他把我們作為背景,讓我們的文物仿佛還原到了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里邊去?!?/p>
朱亞蓉還說到,在陶器廳中間的大陶器展柜,也是頗有巧思?!按蠹易呓吹脑?,會看到一個奇觀,因為我們上下都采用了一個鏡面的設計,好像是把陶器的庫房搬到了展廳里,能看到多層的陶器在陳列,也是給觀眾一些更多、更好的視覺體驗。”(圖據三星堆博物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