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不動產  財務  會計  辦公  納稅  記賬  住宿  法律  創業  企業 

——農村學生營養狀況調查

   2024-03-08 轉載網絡2050
核心提示:“學校食堂建設是開展學生營養改善工作的重要環節。在一些貧困地區,家長不知道營養知識,也不了解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改善孩子的營養狀況。但農村學校的營養教育情況似乎并不樂觀。農村學校營養健康教育課沒有開展,學生營養知識匱乏。一位農村地區的小學校長不

營養早餐培訓_培訓早餐營養方案_培訓早餐營養教案

2012年4月12日,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龍場鎮柳樹小學的孩子們在吃“營養午餐”。CFP供圖

培訓早餐營養教案_培訓早餐營養方案_營養早餐培訓

(資料圖片)

我國政府一直關心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重視中小學生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改善工作。近年來,我國學生營養和健康狀況逐步得到改善,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營養不良率逐漸下降。但是,由于自然條件的差異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上目前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正面臨著營養不足與營養失衡的雙重挑戰。

“膳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良仍然是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貧困地區的兒童依然存在嚴峻的營養不良問題。”全國學生營養日前夕,《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2》在京發布,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研究員說。

總體改善下的營養隱憂

長期歷史原因造成的城鄉差距依舊存在,隨之產生的營養問題也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學生膳食營養攝入嚴重不足,是導致貧困地區學生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身高、體重是評價學生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1985年至2010年,我國農村學生身高、體重都有了大幅度增長。男生平均身高增加了7.7厘米,體重增加了6.8千克;女生平均身高增加了5.8厘米,體重增加了4.2千克。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兒童少年的營養狀況不斷改善,身高體重的增長反映了我國農村學生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馬冠生說,“但長期歷史原因造成的城鄉差距依舊存在,隨之產生的營養問題也并未得到根本解決。農村兒童營養不良問題仍然突出。學生膳食營養攝入嚴重不足,是導致貧困地區學生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小琪一直在為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奔波。作為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她曾到廣西天等縣、云南福貢縣、貴州紫云縣等地區作“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膳食營養狀況”調研。調研結果讓胡小琪很痛心:近一半的學生不能保證每天三頓飯,一個月中,1/3的學生吃不到肉,2/3的學生吃不到雞蛋,4/5的學生喝不到牛奶。

胡小琪在調研中發現:47.6%的農村學生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其中有66.4%的學生吃不到早餐。云南、貴州等地區的學生告訴胡小琪:“學校僅提供中餐和晚餐,早餐是周末從家自帶的干糧。”大多數男生反映,上午最后兩節課有饑餓感。

注重營養分析的胡小琪,和她的同事一道,就學生的飲食情況進行了分析。她發現:38%的學生吃不到肉類,偶爾吃一次,也不到一兩,61%的學生吃不到蛋類,80%的學生吃不到奶制品,39%的學生吃不到豆類,35%的學生每天只能吃到1種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蘿卜等。大部分學生吃的菜是從家帶的咸菜、辣椒醬等。

“這些學生的膳食結構極不合理,能量、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不能滿足他們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長期這樣的膳食會引起能量—蛋白質缺乏、鈣缺乏、維生素A缺乏,從而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身體抵抗能力差等現象。”胡小琪說。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和《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3200多萬個農村兒童少年貧血,每100個中就有15個孩子貧血。3歲至12歲農村兒童中,有1300多萬個孩子維生素A缺乏,每100個中就有11個孩子缺乏維生素A,有一半的孩子處于邊緣缺乏狀態。1500萬農村兒童少年生長遲滯,消瘦檢出率更高,每100個中就有13個孩子屬于消瘦。

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農村地區兒童的身高、體重均落后于城市同齡兒童,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指出:貧困農村學生各年齡組的身高和體重平均值不僅低于城市學生,還低于同年齡組的普通農村學生。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自2007年以來持續關注貧困地區學生營養問題。基金會組織課題組2011年下半年對青海、云南、廣西、寧夏等西部省區已開展的學校供餐與學生營養狀況進行第二次評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調查了四個省份的四個國家級貧困縣,共涉及10所小學,其中8所與2010年第一次貧困地區寄宿小學生生活補貼政策評估學校一致,調查共涉及1623名四至六年級小學生,其中10歲至13歲學生為1283名,男生700名,占總數的54.6%,女生583名,占45.4%。

從調查的10歲至13歲學生體檢結果來看,參加此次體檢的1283名10歲至13歲學生,與2005年全國學生體測以及2010年四省份調查結果相比,除了12歲年齡組外,其他年齡組學生身高體重均有所增長。但是,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不良、身體發育遲緩等問題仍然突出。四省份12歲年齡組學生平均體重比2005年的農村學生體重低5千克,13歲年齡組的男、女生體重則分別比2005年的農村男、女學生體重低6.6千克和5.4千克;四省份13歲年齡組的男、女寄宿生身高則分別比2005年的農村學生身高低9.6厘米和7厘米。

小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某縣一所寄宿制小學學生,正讀四年級。由于學校只給寄宿制學生提供中、晚餐,早餐要自己解決。于是,小麗通常不吃早餐,從頭一天晚上5點半吃完晚飯,到第二天中午11點半吃中午飯,中間整整18個小時,她幾乎都餓著肚子。

“在當地的貧困山區,這樣的現象并不鮮見。學生們為了節省時間或糧食,不少人不吃早餐,餓著肚子上課。因吃不上早餐、吃不起早餐而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比較普遍。”馬冠生說。

到了上午十點,小麗經常會頭暈,并感覺饑餓,坐在教室里,能聽見老師講課,但是記不住。上學期考試,她的數學成績為46分,語文成績為48分。這個12歲女孩,身高僅1.3米,只相當于城市8歲女孩的身高水平。相比上一年,她也只長高了2厘米。

“營養不良會造成智商降低。兒童時期能量—蛋白質營養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兒童鐵缺乏可使認知測驗分低0.5個標準差,智商降低5分至8分。”馬冠生說,兒童時期能量—蛋白質缺乏造成的中度生長遲緩,會造成成年勞動生產力降低2%至6%,重度者降低2%至9%,鐵缺乏可導致5%至17%勞動生產力損失。

據了解,每年由于營養不良帶來的經濟損失占到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之多。2010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為億元,按照此比例計算,2010年我國因營養不良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6萬億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表明,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使一些國家在生命、殘疾和生產力方面的損失相當于5%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這對整個國家的健康水平和經濟繁榮都會造成巨大傷害,嚴重阻礙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通過改善食物營養使這些人口免受危害,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將大大增加。

需要完善的食堂

食堂簡陋,有些食堂缺乏冷藏和消毒設施,食堂從業人員營養意識淡薄,都影響了農村學生的營養攝入。

營養缺乏的背后,是學校食堂供餐條件有待完善。胡小琪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差,大多很簡陋,有些學校缺乏冷藏和消毒設施。

蒙文武一直希望學校的食堂能夠再大一些,設備能再完善一些。作為廣西都安三只羊小學校長,蒙文武對學生的營養餐問題一直相當關注。三只羊小學有一個消毒柜和一個冰箱,讓蒙文武遺憾的是,冰箱容量不夠大。這相對一些缺少食堂的農村校來說,已經算不錯了。三只羊小學現有的食堂有100多平方米,這包括操作間的面積。全校400多個孩子,領飯的地方只有50平方米,因為食堂太小,吃飯時間,孩子們只能分班級輪流領飯,領完飯在宿舍和操場吃,遇上下雨天,在哪兒吃飯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青海樂都中壩藏族鄉中心學校食堂面積比三只羊小學略微寬敞一些,除去操作間,有90多平方米,配備了60套座椅。但相比全校658多名學生,只能各年級輪流就餐。

相比食堂設施的簡陋,食堂從業人員營養意識淡薄,也影響了農村學生的營養攝入。作為學生飲食的直接“把關人”,食堂從業人員的營養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營養攝入。但在一些農村地區,部分學校沒有專業的采購人員,多由教師輪流采購物資,食堂工作人員缺乏業務培訓,營養意識淡薄,缺少基本的營養知識和營養餐搭配技能。

胡小琪曾在一所中學看到學校食堂貼出了這樣的食譜:星期一:豬肉,星期二:雞肉,星期三:豬肉,星期四:燒鴨,星期五:豬肉。“這張‘食譜’僅僅是某一種食物,根本不能稱之為食譜,更非營養餐食譜。”胡小琪說。

在5月8日舉行的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2年春季調度會上,通報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監督舉報電話反映問題的情況說明”,其中反映學校提供的食品質差量少的來電、來信20個。云南教育廳副廳長、省營養辦常務副主任鄒平介紹說:“由于學校食堂存在一定缺口,工作人員不足,特別是非寄宿制學校大部分還沒有食堂,一些地方雖搭建了臨時伙房,也存在后勤人員不足或新招的工人還需要培訓和學習的問題,在食堂管理、食品采購、加工等環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食堂從業人員參與食堂的各個環節,其個人的營養知識和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食堂的食物采購和膳食搭配。目前,農村學校食堂工作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的營養指導,營養意識淡薄,缺少基本的營養知識和營養餐搭配技能;還有學校沒錢請專業廚師,無法為學生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品種多樣的、營養均衡的營養餐或學校午餐。”胡小琪說。

《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膳食營養狀況2010》顯示:40%的食堂不提供早餐,一半的食堂中餐和晚餐只提供主食,一半的食堂每天提供新鮮蔬菜不足3種,27%的食堂不提供肉類,60%的食堂不提供蛋類,85%的食堂不提供奶類。馬冠生建議,營養餐的食譜應該根據學生們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并科學搭配各種食物,滿足學生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需要。

“學校食堂建設是開展學生營養改善工作的重要環節。建立符合餐飲服務許可標準的食堂是保障學生膳食營養的必要條件。”胡小琪說,對于營養餐的推進,胡小琪提倡以學校食堂供餐模式為主,并作為一種長期的營養改善措施。對于無法實現學校食堂完全供餐而且地理位置相對集中、交通便利的學校,可以采取企業(單位)供餐的模式,向具備資質的餐飲企業、單位集體食堂購買供餐服務。對于偏遠地區規模較小且不具備供餐條件的學校或教學點,可以實行家庭(個人)托餐,由學校附近家庭或個人,在嚴格規范準入的前提下,承擔學生伙食加工或配送服務。

亟需惡補的營養教育

1/10的農村學生不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鈣或鐵。只有1/3的學生認識到吃早餐對生長發育、學習成績、營養攝入、身體耐力等有好處。

小欣是云南山區的一個5年級男孩,媽媽每周給他10元零花錢,但他舍不得買早餐,要“省下來買零食和文具”。因此,他的零花錢只有兩天用來買早餐,大部分用于買零食吃了。

聽到這樣的例子,胡小琪總是為營養教育呼吁:“健康的飲食行為取決于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是培養健康飲食行為的基礎。只有對營養和健康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有可能采取積極主動的行為,并堅持下去,獲得健康。兒童時期既是養成健康飲食行為的關鍵時期,也是針對飲食行為進行干預的最佳時期。”

但是把營養教育全部寄托在農村學生家長身上,并不是很現實。在一些貧困地區,家長不知道營養知識,也不了解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改善孩子的營養狀況。更何況現在許多年輕父母進城打工,將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看護,農村留守老人多數都不識字,營養觀念淡薄。即使是留守在家的年輕母親,也普遍缺乏營養知識。梁媽媽是一個山區孩子的母親,她坦言,自己并沒有在意過孩子的營養問題,即使孩子回家,吃的也跟學校差不多。她說:“農村的孩子講究不了這么多,吃飽飯就行,我們小時候連肉都吃不上,不也一樣長大了。”在一些農村地區,很多老百姓家里常年靠養雞下蛋、賣錢攢學費,卻不讓孩子吃雞蛋。一些家長不知道自家種的胡蘿卜的營養價值,用來喂豬。

對學生的營養教育,人們更多把希望放在學校教育上。但農村學校的營養教育情況似乎并不樂觀。“大多數農村中小學雖然開設了健康教育課,但形同虛設。農村學校營養健康教育課沒有開展,學生營養知識匱乏。”馬冠生說。

《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2》指出:91.1%的學校有關于開展健康教育課的制度或要求,但有些學校無課時保證;不少學校占用健康課講授語文、數學等主課,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健康教育課;缺少統一專用教學輔導教材,教材內容陳舊,缺乏針對性,營養知識比例不足;健康教育課的師資配備不足,缺乏專職教師。健康教育課多由班主任或體育教師代講,這些教師均缺乏醫學知識背景。

一位農村地區的小學校長不知道什么是營養不良,更不知道用什么指標來判斷營養不良。“是沒力氣嗎?還是要看跑步耐力?”有位校長問道。某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參加營養培訓后說:“從來沒聽過關于營養的講座,若不是參加培訓,我真不知道真正的營養是什么,聽了講座才明白,不是吃肉、喝牛奶就有營養,營養是搭配出來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調查顯示:農村學生基本上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營養健康教育課,只是通過班會、廣播、板報、校報或者從其他課程(生物課、生命課、綜合課等)獲得營養相關知識。大部分學校會按照課時要求每學期由班主任、生物或體育教師給學生上2次至3次的健康教育課,內容多以預防傳染病、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為主,營養健康教育的活動開展較少。有些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或班會上會簡單涉及營養知識,但內容也只是告訴學生“多吃菜”。

學校和家庭營養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農村孩子營養知識匱乏。“1/10的農村學生不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鈣或鐵。只有1/3的學生認識到吃早餐對生長發育、學習成績、營養攝入、身體耐力等有好處。只有1/10的學生聽說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馬冠生說。

“對農村貧困地區而言,學校要肩負起對學生營養教育的重任,提高兒童少年的營養知識水平,建立健康的意識和認知,從而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胡小琪說。

馬冠生建議:應制定與“食育”相關的法律或條例,讓飲食教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家庭。由于兒童少年不同于成年人的特點,對他們進行飲食行為教育,既要普及食品、營養等專業知識,又要注重形式的活潑和多樣性。

3元錢的社會效益

兒童時期的營養改善是最具價值的人力資本投資。按照國際經驗,這些孩子成年后收入可提高10%,如果再考慮到GDP的增加、貧困救助資金的減少、未來醫療費用的節省,這種收益就更加可觀。

為了提高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健康水平,讓他們也能擁有健康,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我國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展試點,中央財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試點范圍包括680個縣(市),國家試點每年需資金160多億元,由中央財政負擔。惠及這些地區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約2600萬名,占中西部農村學生人數的近30%。

值得注意的是,這3元錢是補助,用來補助學生餐,而不是政府全包,也不是免費午餐。這些實施3元錢的地區都是特困地區,屬于扶貧。原來已享受“一補”的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每天將得到生活膳食補助7元至8元。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這一標準可以基本解決吃飯問題并保證有一定營養。在這之前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開展的免費午餐項目不撤銷。

“給每個學生每天提供3元錢的營養膳食補助,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特別是對經濟困難農村寄宿學生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以一名農村經濟困難義務教育寄宿學生為例,以前受益于‘兩免一補’政策,這名學生每周能吃上一頓肉,而落實了這3元錢以后,該學生在校每天至少吃上一頓肉。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營養結構。”一位農村試點學校的教師說。

3元錢究竟能吃到什么?在東部發達地區,3元錢的午餐恐怕跑斷腿也未必能找到。既然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所謂“營養”自然更是無從談起。不過,如果是在落后的農村或是西部邊遠地區,3元錢雖然數額小,但如何用好它卻是件大事,而且對于貧困地區的學生來說,3元錢的作用也不小。

馬冠生以一名10歲男生的午餐為例作了分析:貧困農村學生常吃的午飯是米飯(3兩生米)、土豆(2兩)、食用油(5克),這只能吃飽,但營養素達不到孩子的需求。從營養學的角度,能量基本能夠滿足要求,但膳食結構不合理,僅有谷類和薯類食物,營養素的攝入量嚴重不足。和學生營養午餐標準相比,蛋白質攝入量僅為學生營養午餐標準的1/2,鈣和維生素A攝入量僅達到標準的6.9%和0.5%。如果補貼了3元錢的午餐,在原來的基礎上就能進行改善:米飯(3兩生米)、菠菜(5兩)、肉(1兩)、食用油(5克)。這樣,膳食結構基本合理,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基本滿足需求,但鈣攝入量的改善程度不如加牛奶。可以根據當地情況變換蔬菜種類,肉和牛奶、雞蛋等交替。

馬冠生建議,如果是4元的午餐,或者3元錢全部買菜,營養就相對齊全一些。比如,米飯(3兩生米)、菠菜(5兩)、胡蘿卜(2兩)、肉(1兩)、食用油(5克)。“若學生家長承擔主食費用,3元錢全部用于副食,便可得到相對營養全面的午餐,既吃飽了,又達到了合理營養的目的。”馬冠生說。

從1996年以中小學生為重點、全面改善我國居民營養狀況的《國家大豆行動計劃》,到1997年第一個有關營養工作的國家級文件——《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到2001年關注西部農村、關注貧困地區兒童少年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到2003年的“兩免一補”政策,到2007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規格的7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再到2011年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改善兒童營養不良。

但是學生營養改善不能僅靠政府全盤解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不少省(市)、地區和非政府組織在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營養改善工作,使我國在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利用國家補助、社會資助為學生提供營養餐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農村學生營養改善項目的開展,不僅改善了部分地區學生的營養狀況,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借鑒和示范作用。

山西省靜樂縣的“一個雞蛋工程”,讓全縣4000余名農村寄宿制中小學住校生每人每天都吃到了一個雞蛋。“一個饅頭加一份水煮土豆是一些貧困地區學校學生常吃的午餐。這樣的午餐營養質量不符合午餐標準的要求,其能量、蛋白質、鈣、鐵及維生素的攝入量遠遠低于標準。而加上一個雞蛋后,這些營養素的攝入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蛋白質,由之前的32%升高到56%,膳食質量提高了不少。”馬冠生評價說。

陜西省的“蛋奶工程”以早餐或加餐形式,每天為每位中小學生提供一盒牛奶、一個雞蛋,惠及全省11個地市的義務教育學生。跟蹤調研顯示,“蛋奶工程”實施區域學生的平均身高增長了近4厘米,平均體重增加了2千克,體質健康狀況明顯改善,農村學生中貧血率有所降低。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學生體育課因病缺課率由2006年的13.6%降至2011年的6.4%,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體能、耐力有所增強。

2008年9月,廣西柳州開始探索“免費午餐工程”。截至2011年10月,廣西已有8個市在所轄的25個縣(市、區)中開展了營養改善試點工作,享受免費午餐的學生人數達到34萬人。而免費午餐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學生們個子長高了、身體壯實了、學習好了。在實施免費午餐之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33厘米,2011年同年齡段男生的平均身高提高到了135厘米。在實施免費午餐之前,融水縣中考的升學率為70.4%,免費午餐供應3年,該縣中考升學率逐年上升,至2011年,升學率為87.4%,提高了17個百分點。

“兒童時期的營養改善是最具價值的人力資本投資。”馬冠生說,按照國際經驗,這些孩子成年后收入可提高10%,則每年都可增加至少1000元的收入,如果再考慮到GDP的增加、貧困救助資金的減少、未來醫療費用的節省,這種收益就更加可觀。兒童營養補助是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從根本上消除貧困的措施。

“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是涉及學生營養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大,需要多部門、各方面高度重視和協同聯動。因此,應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推進的合力。”馬冠生說,當前,我國恰逢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落實行動,使國家農村學生營養改善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并確保農村學生真正受惠。

■本報記者 張春銘 李小偉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合作伙伴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冀ICP備2023006999號-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天天干|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中文|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毛片女人18水多|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12页|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538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狠狠色丁香婷婷| 97色伦图片7778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app|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 国产嗯嗯叫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青青草成人在线| 日本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丁香六月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十大最污软件下载|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2021最新热播欧美极品| 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国产又污又爽又色的网站|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女人91精品嗷嗷嗷嗷| rh男男车车的车车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