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盛隆始建于清光緒初年,是成都市著名的老字號作坊,以選料嚴格、工藝精湛、質量上乘、經營作風良好著稱,經老技師集多年之制作經驗,創出的一批名特產品,如鮮花活油月餅、灑其瑪、白芙蓉、八寶蛋渣什、各色什景粽子等等,代表了正宗川式糕點的風格。
建廠初期原名燮盛隆,因設備簡陋,品種很少,僅有紅糖米酥、娃娃糕、斗斗糕、京果麻元、芙蓉糕、潮子糕等十幾種小貨。
民國初期連遭三場大火,遂因迷信“燮”有三個火字,更名為“協盛隆”,用貸款和按受存戶籌資重新開業,改營糖果糕點為主,兼營干菜雜貨,并承辦紅白喜事,邊做邊賣,隨市場變化及時更換花色品種,一年四季都各有側重,春季多生產蛋糕、雜糖、米花糖、白米酥;夏季多生產涼卷、涼蛋糕、綠豆糕、鮮花餅、端午節增添各色粽子;秋季多生產中秋月餅;冬季多生產桃片、酥糖、白果糕。
對原材料的選擇和使用非常重視,原料要分級使用。如花生仁顆粒均勻完整的做花生占,瓣子做花生糖,小碎塊做花生酥、花生醬,板化油也分層使用,頭道油炸白芙蓉、灑其瑪、燕窩酥、水晶餃等白貨。
二道油炸聞喜煮餅等黃貨,三道油合餡料,剩下的油腳子炒豆沙、打醬米酥。而且對原料產地的選擇也很嚴格,雞蛋選購彭縣、郫縣-帶的西路貨,求其個大、殼薄、蛋黃油質濃;板化油使用廣元、劍閣等北路貨,求其水分少、雜質低、油質高。
因此創出了名牌產品并經久不衰,如鮮花活油月餅,所需原料都是當年采摘的鮮玫瑰、茉莉花或珠蘭花,用精制白糖蜜制,餅坯用精煉板化油炸制,采用“羅漢心”包餡,剖面褐(豆沙)白(糖油丁)淡紅(玫瑰花)三色對襯鮮明。
入口香甜滋潤油而不膩,薄荷糕柔軟細膩可下稀飯,年糕下鍋不粘不鋪,深受消費者喜愛。協盛隆重質量、講信譽,業務蒸蒸日,上,后來又在華興上街增設了“協盛同”分號。抗戰前夕進入鼎盛期,老板張翼五被選入京果業同業公會任主席。
1956年公私合營后,并入文華食品廠。
1962 年調整工業生產,恢復協盛隆招牌,并保持前店后廠和批零兼營的特色,廠址遷至春熙南段30號。
70年代合并西點面包房,生產規模擴大。
80年代又擴建改建店堂,經營范圍也擴大到食糖、冰糖、蜜餞、果脯、飲料、罐頭、奶粉、奶制品、腌臘制品、釀造調料以及一些省外的名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