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市場當中,任何時候都存在爆款車型,但是如果一款車型想要歷經幾十年迭代始終保持市場熱度,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外部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都在不斷發生變化。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有一款日系車就做到了這一點,它就是已經完成9次迭代的豐田凱美瑞!而且作為一款全球化車型,豐田凱美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汽車市場都能備受追捧,更是非常難得。那么,為何豐田凱美瑞能夠四十余載屹立不倒?在中國市場備受信賴呢?
41年8代傳承,全球銷量高達2300萬
在1982年,第一代豐田凱美瑞誕生,其“”源自日文“冠”,意指尊貴與杰出。而凱美瑞的確車如其名,以出色的產品質量為用戶帶來了尊貴的出行享受,而它的市場表現則非常杰出。比如在1985年,豐田凱美瑞被美國知名的《’s 》雜志評為“美國故障率最低轎車”;凱美瑞也曾連續多年被知名測評機構J.D.評為“產品質量”。從最初的緊湊型車定位到如今的中型車定位,從搭載純燃油版到燃油/混動雙動力,在跨世紀的40年里,凱美瑞成為了全球市場的爆款車型,全球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300萬輛,平均一年超50萬輛的數字也是其它同級車型難以企及的。
質量過硬,中國260萬+用戶為其種草
進入本世紀后,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廣汽豐田在2006年將第六代凱美瑞進行國產,此后凱美瑞在國內市場可謂“出道即巔峰”,在同年中旬上市前就已經收獲了1.2萬份訂單,這個數字在當時已經冠絕同級了。在上市后,憑借著過硬的產品力及令人信服的品牌力,第六代凱美瑞拿銷冠拿到手軟,曾經連續16個月拿下國內中型車市場的月上牌量冠軍。
2011年,廣汽豐田第七代凱美瑞來襲,并且一口氣帶來了旗艦、運動和混合動力三大車系,強大的“凱美瑞家族”陣容無疑拓寬了受眾面,在2013年,七代凱美瑞銷量就突破了100萬臺,刷新同級百萬輛最短用時。
2017年,第八代凱美瑞上市后,依舊延續了出色的產品力及超高的市場銷量,上市后連續4年拿下中高級轎車銷售冠軍。不僅如此,凱美瑞的保值率也在細分市場領先,據J.D.《2022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凱美瑞的3年車齡保值率在同級車型排名榜首。
如今,三代凱美瑞共收獲了中國260萬+用戶的信賴,是廣汽豐田成立以來第一款完成這壯舉的車型,凱美瑞在品牌的累計總銷量占比達37%,是當之無愧的銷量擔當。
三代凱美瑞之所以廣受國內消費者的追捧,與領先的產品質量,一流的售前/售后服務自然是分不開的。三代凱美瑞之所以有著“開不壞”的美譽,因為它們都產自廣汽豐田的“零缺陷工廠”,該工廠汲取豐田數十年造車經驗,沖壓、焊接、注塑等五大工藝都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尖端、效率最高的生產設備。因此,該產品線曾連續3年登頂豐田全球品質榜,無愧為“豐田21世紀全球模范工廠”。正因如此,誕生于“零缺陷工廠”的廣汽豐田凱美瑞,每一代車型都傳承豐田高QDR(高品質、高耐久性、高可靠性)品質基因,保持著極低的用車成本和超高的二手車保值率。
在服務體系方面,廣汽豐田不僅引進行業領先的智能化漸進改善的顧客關系構筑系統(e-CRB系統),為國內用戶耳目一新的中高級車服務價值,而且從2010年推出“心悅服務”,承諾預約0等待、最快30分鐘快速保養等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正是這種一流的服務體驗,讓廣汽豐田連續10年蟬聯銷售/售后服務滿意度雙項第一。
電氣化轉型先驅,電池0事故2016年豐田凱美瑞二手車多少錢,電動化方案最優解
我們知道,如今眾多汽車廠商都在電氣化轉型。而早在1997年,豐田就已經入局混動市場。在混動車型的電池安全性方面,豐田的“淺充電”電池管理策略做到極致,充放電循環次數達1萬次以上。同時,豐田電動化車型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輛,二十多年的電動化技術沉淀,始終保持著電池0事故的記錄。
2010年,隨著搭載混動版本的第六代凱美瑞的推出,廣汽豐田正式開啟電動化進程。六代凱美瑞混動車型延續了豐田電動車型的高效和安全,為消費者更加經濟更加舒適的出行體驗。而搭載雙擎混動的七代凱美瑞推出后,新一代豐田THS混動系統的加持,使其百公里油耗僅為5.3L/;八代凱美瑞雙擎則更進一步,配備更先進的“TNGA雙擎混動”動力科技,采用全新開發的第四代THS Ⅱ混合動力系統2016年豐田凱美瑞二手車多少錢,搭載2.5L 發動機,熱效率達41%,油耗降至4.1L/。
近十二年來,廣汽豐田凱美瑞雙擎混動車型累計銷量超過了17萬臺。據豐田的測算,每3臺混動車型的二氧化碳減排效果相當于1臺純電車2016年豐田凱美瑞二手車多少錢,而7臺混動車型電池相加僅等于約1臺純電車的電池容量,因此可以說是目前最優的電動化方案,為實現碳中和也作出了突出貢獻。
寫在最后
隨著第九代豐田凱美瑞的發布,全系配備混動版本是廣汽豐田智電轉型的一大標志,40年8代進化的底蘊,也勢必令全新一代凱美瑞再創新的銷售記錄,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