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的數據統計看來,每個行業領域中由于工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而致使的傷亡事故占有率做到了33%,而電力企業的人為因素安全生產事故也是做到了70%以上。各火電廠都是在工作人員安全工作可花了不少時間,實際效果卻沒有預料中的好,那麼是怎么回事造成安全隱患五花八門呢?賽為安全十幾年的安全建設經驗,匯總了以下幾個方面在監管上非常明顯的安全隱患。僅有尋找問題的根源,才可以立即高效的解決困難。
一、外委隊伍缺乏管理。
外委隊伍的日常檢修作業涉及的作業范圍大、人員多、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大多安全意識淡薄,風險識別能力低。電廠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外包人員管理不當造成的。外來人員對工廠的區域分布和設施了解不夠,誤入重點安全區或危險區,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因此,外委隊伍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在生產現場對重點區域的外委人員進行管控,對作業路線進行實時監控,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缺乏及時有效的控制和報警手段。
傳統的安全管理以在線計劃、離線執行、在線反饋等方式來執行,而離線執行主要是人員執行為主,缺乏及時、先進的管理手段,缺少及時發現隱患,無法有效地實現安全管理的落地。
三、缺乏安全預警集中顯示平臺。
通常,電廠已經建立或準備建立與安全生產管理相關的視頻監控系統、人員區域定位系統和生產系統。上述系統的建設將形成電廠人員和設備的綜合安全控制平臺,并將產生大量的安全管理信息流和管理數據。但目前,系統是獨立的,系統之間沒有實現信息流的橫向連接和數據的縱向集成,如現場視頻信息、人員定位信息、生產信息等。分散在相應的子信息系統中,無法為各級管理人員提供應急管理平臺和綜合決策支持。
四、到崗不能有效監督統計。
在安全規程要求中,安全管理崗位需要定期巡檢到崗到位,兩票以現場作業為基礎的到崗到位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統計手段。必須到崗的人到底有什么去現場?現場停留的時間是否足夠?查驗線路是不是忽略?這些都無法驗證,留有了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