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包、月牙餃、雀籠包……在林芝學員們的巧手之下,揉、搓、搟、捏,各式各樣的粵式包點躍然成型。
僅僅開班一周余,在東莞市稻香中菜廚藝職業培訓學院,林芝班的學員們技藝精進。近日,來自林芝的15名學員在廣東進行“粵菜師傅”訂單定向式培訓,培訓結束后,他們可由稻香集團推薦到旗下優秀餐飲企業就業。
雪山腳下??
粵菜師傅培訓場地落戶林芝
在西藏林芝,林芝市技工學校坐落在雪山腳下。走進實訓教學樓,粵菜師傅的培訓場地、廚具等一應俱全,西藏的學生們在“家門口”即可學習粵菜烹飪。
目前,廣東已為該校建設注入了3000萬元援藏資金,并從廣東引入優質師資力量,為林芝市技工學校組織“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短期培訓。
去年6月23日,該校正式揭牌成立,成為西藏自治區地級市首家技工學校。學校首批面向全區開設鐵路客運服務、公路施工與養護、電子商務、旅游與酒店管理4個專業,共招收學生257名。學生們不僅住上了新建的宿舍,在嶄新的教室里學習專業知識,還可以參加按照廣東技工標準開展的粵菜師傅、挖掘機操作員等短期培訓班。
“學校免除了我們的學費和住宿費,只需要自己承擔伙食費。我很珍惜在這里學習的機會,希望畢業后到拉薩創業,開一家餐館。”20歲的藏族小伙子洛桑說。據了解,他自幼父母雙亡,邊打工邊讀書,自強不息地完成了職業高中的學業。
“洛桑的鍋莊舞跳得最好,每天晚自習下課后,都會和同學們到廣場跳舞。”洛桑的老師、廣東省柔性援藏教師王書文說,在這里,來自廣東的援藏教師像朋友一樣,幫助學生們實現理想。
今年3月末,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文化促進會會長陳偉青來到林芝,與學校簽署了“粵菜師傅”培訓戰略合作協議。“隨著廣東成為林芝旅游客源地第一大省,粵菜文化也在這里生根、發芽。我們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計劃與學校開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陳偉青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遠在3000多公里之外,為了讓學員們更好地實現夢想,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文化促進會將掛牌“林芝市技工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它將幫助技工學校開展“粵菜師傅”師資培訓,并對愿意赴粵就業的學員進行就業輔導與安排,為優秀學生提供廣東五星級酒店實習崗位。
千里求學??
把粵菜技藝帶回高原
穿上學徒衫,裹上黑圍裙,戴好廚師帽,“感覺距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在東莞市稻香中菜廚藝職業培訓學院,學員達珍說。
達珍是畢業于西藏民族大學的參訓學員,自大學畢業之后,一直想在家鄉開一家特色烘培店。在4月2日的開班儀式上,她和同學們在培訓導師的帶領下宣誓,并在心愿卡上寫下未來3個月的學習目標和愿望,交由培訓導師保存。“這次培訓為我今后的創業之路明確了方向、增添了動力。我會努力學好每一項技能,為今后的創業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員們將在3個月時間內完成一個學期的課程,每天的課程都滿滿當當。來自西藏的學生們很刻苦,悟性也很高,看見他們進步飛快,我們特別高興。”東莞市稻香中菜廚藝職業培訓學院院長李坤媛告訴記者。
目前,不少學員已有藏餐基礎,他們希望學習更多粵菜、西點技能,并將這些美食帶回高原,在家鄉創業。因此,除了實踐課,稻香廚藝學院還設有創業課程和酒類配餐課程,以助力學員們回到西藏后更好實現創業夢想。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