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起,湖南省博物館依托現有館藏,將向公眾新開設古琴、陶瓷、書畫三大專題展廳。這也是湖南省博物館作為2019年度“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的獻禮。
三大專題展覽分別為“激逸響于湘江兮——瀟湘古琴文化展”、“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畫吾自畫——館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
高山流水,琴展覓知音
湘楚大地作為古琴的故鄉,琴風琴事源遠流長。“激逸響于湘江兮——瀟湘古琴文化展”,將為參觀者開啟一扇了解瀟湘古琴文化的窗口,感受瀟湘琴韻的獨特魅力。
湖南省博物館現藏古琴53張,本次“古琴文化展”精選28張古琴陳列,以湖南地方古琴相關人事為主線,發掘湖湘文化中的古琴情結。展覽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遠籟——古琴的傳說與起源”,通過圖片和場景,展示湖南歷史古琴故事。第二部分以“心聲——湖湘士人與古琴”為主題,展示22件館藏古琴實物,包括有兩大“鴻寶”之稱的唐代名琴獨幽琴、飛泉琴,湖南革命先賢譚嗣同遺物崩霆琴等。第三部分“禮樂——禮樂中的古琴”獨幽古琴,介紹湖南地區禮樂局和禮樂制度的發展。
潑墨山水,瓷展美如畫
從神秘褐畫到釉下五彩,隨著技藝開發、色彩應用,瓷器繪畫工藝發展登上一座座高峰。“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前所未有地呈現中國繪畫瓷器的發展全貌,讓熠熠生輝的彩繪瓷器,為觀眾講述繪畫在瓷器載體上走過的歷程。
展覽以湖南省博物館館藏陶瓷為主體,同時聯合江西省博物館、河北磁州窯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交流鑒定中心4家文博單位,共遴選來自唐代到清末民初的各類繪畫瓷器160余件,從中可以管窺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藝、繪畫技法以及裝飾題材、紋飾的階段特征。展覽分七大部分,包括唐代長沙窯、宋金時期南北方民窯的釉下彩繪瓷等諸多展示。
鳥蟲魚蝦,畫展觀大師
在繪畫上,此次展覽以齊白石畫作為主體。在館藏齊白石藝術作品中,精選百幅作品,展品包括花鳥、山水、人物諸畫種,涵蓋齊白石創作的早、中、晚各個時期,力圖構建齊白石繪畫相對完整的風格序列。展覽分四個時期獨幽古琴,通過其初學繪畫、長達十年的“衰年變法”到步入鼎盛和漸入晚年,在不同時期展示不同畫作,展示大師如何煉成。
湖南省博物館現有藏品18萬余件,時間跨度從遠古時代至近現代,藏品類別多樣,除了蜚聲中外的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還有各類陶瓷、歷代名琴、書畫名作等。古琴之韻、瓷繪之美、書畫之魅,琴瓷畫三展齊開,是對湖南省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有效補充和拓展,對觀眾而言獨幽古琴,也將是一次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展覽。(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