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我們和大家聊過,“父母的房子怎樣留給子女更劃算”。不少讀者朋友也很關心,父母把房子過戶給子女,還要交哪些稅?贈與、繼承、買賣哪種方式更省心、更方便、更安全?本期我們一起來聊聊~
一、房屋贈與
贈與,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送”的意思。這也是父母子女間進行房產轉移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但這種操作并不意味著,子女就能免費得到一套房哦~
因為按規定,由于滿足相關的條件,父母贈送給子女的房子,無需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子女等直系親屬,以及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贍養義務者、法定繼承人等情況,對當事雙方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直系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在房產“贈與”中,需要繳納的稅費有契稅、公證費及登記費等。(注意:每個城市的稅費有浮動,具體以當地實際情況政策為準。)其中最主要繳納的是契稅,約為房屋評估價格的3%。
而且,之后如果子女出售從父母贈與得來的該套房屋,需要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上述情況屬于直系親屬之間的贈與。
如果是非直系親屬之間贈與房產,則屬于“偶然所得”,還需要征收個人所得稅20%。這種情況下的贈與費用四舍五入等同于買賣。
因此,律師建議直系親屬間可以考慮通過“贈與”實現房產過戶轉移房產繼承費用高還是買賣費用高,但不推薦非親屬之間進行贈與。
而且請注意,如果贈與合同沒有經過公證,在房產沒有過戶交付之前,贈與人可以行使任意撤銷權。
但贈與一旦合同經過公證,贈與人就不能隨意行使撤消權力,必須符合法定條件。
法條鏈接: 根據《民法典》第658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二、房屋繼承
房屋繼承,屬于家庭財產傳承的一種常見方式。與贈與相比,繼承的優勢在于少了契稅這項大額稅費。
因為根據規定,房屋繼承,對法定繼承人免征增值稅、契稅、同時對當事雙方不征收個人所得稅,但需要征收公證費(根據繼承房產或其他財產公證的收費標準,具體收費以實際情況為準)。而且繼承的房屋,之后再次出售要征收20%的個稅。
雖說征收的稅費一下少了十幾萬,目前看上去收費更少,但房產繼承只能在房產所有權人去世后進行辦理。加上繼承公證程序繁雜,還存在一些問題,很容易引發法律糾紛:
一、辦理房產繼承沒有時間限制,從房屋所有權人死亡之日起,何時申辦都可以。然而時間越久,辦理手續可能越麻煩,而且費用可能會增加。
因為根據民法典規定,繼承人在世的由本人繼承,繼承人已離世的由其子女、配偶、父母等合法繼承人進行轉繼承。時間拖得越久,后面繼承的人數越多。
二、如果有多個子女共同繼承,則需要所有繼承人到公證處申辦繼承公證。如果有人拖延,公證處就不能出具公證書。沒有公證書,就不能在非訴訟的情況下辦理房產過戶登記手續。
三、如果繼承人協商不成,可以考慮通過訴訟的方式由法院依法判決遺產的歸屬。但此辦法影響親情房產繼承費用高還是買賣費用高,費用也高,應慎重考慮。
四、在房產繼承中最常見的糾紛就是,由于很多人因忌諱并未事先訂立遺囑,或者訂立的遺囑內容或格式無效,導致在房屋的產權分割上存在爭議。
而且在今年《民法典》實施后,如何訂立有效遺囑的新規變化也增加了,想了解的可以戳這里回顧~
三、房屋買賣
房產買賣簡單來說,就是按照正常的商品房買賣繳納,主要包括契稅、個人所得稅等。雖然稅費比繼承高,但手續簡單、風險系數較低。如果房子滿5年同時是家庭唯一住房的話就更劃算了。
當子女“買”到父母的房子后再進行轉賣,也不涉及以后因再次交易需要繳納過高稅費等遺留問題。
但此處請注意:父母如果要將房屋“賣”給子女,需要考慮受房屋面積,居住年限,首套、二套、多套等限制因素。否則在買賣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可能比繼承更高。
政邦律師溫馨提示:
父母與子女間完成房產過戶,主要有買賣、繼承、贈與三種常見方式。三者之間各有利弊,總結起來就是:
房產買賣費用相對較高,但手續簡單風險低;繼承取得所有權,稅費簡單但條件嚴;房屋贈與直系親屬免征個稅,非直系親屬贈與等同買賣。
但至于哪種過戶方式更劃算、更安全、更適合自己,具體仍需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同時還要考慮到家庭情況、房產數量年限、法律風險等因素房產繼承費用高還是買賣費用高,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必要時咨詢專業人士,更好地實現家庭房產傳承。
部分資訊來源于山東高法院、問律、貴陽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