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造龍人冰弦
龍人古琴琴弦以高強度合成纖維絲、真絲及尼龍絲制作而成,彌補了絲弦、鋼弦的不足,不僅經久耐用,且契合古琴音樂的審美。王文強 攝
“八音之中,唯弦為最,而琴為之首?!敝x建東介紹說,舊時古琴的琴弦為“絲弦”,其聲音古樸,但易受環境影響而出現跑音,且不耐用。到了上世紀50年代,斫琴師開始用鋼弦代替絲弦,雖然更耐用,但其余韻膩長且帶有金屬聲,這就失去了古琴應有的古樸韻味。
創辦龍人古琴時,謝建東就想配上屬于自己的琴弦。他專門設立了琴弦實驗室,組織眾多學者、琴家和相關技術人員共同研發。歷經數年調試,“龍人冰弦”終于問世。
據介紹,這套新琴弦以高強度合成纖維絲、真絲及尼龍絲制作而成,彌補了絲弦、鋼弦的不足,不僅經久耐用,且契合古琴音樂的審美。這一創新,被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贊譽為“劃時代的貢獻”。
通過文獻研究和大量古琴樣本的分析,謝建東總結出,琴材的品質、穩定性才是一床古琴是否合格的關鍵。他將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技術靈活應用到古琴制作中。王文強 攝
千百年來,琴體變形、開裂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斫琴師。通過文獻研究和大量古琴樣本的分析,謝建東總結出,琴材的品質、穩定性才是一床古琴是否合格的關鍵。他將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技術靈活應用到古琴制作中。據了解,這項技術通常花費四年改良琴材的品質,讓時間幫助降低木材的吸濕性和吸水性,提高尺寸穩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氣候性。這就是為什么龍人古琴的制作長達七年的原因。
生產實踐證明,經過處理后的“老木”,溫和而穩定,很好地適應了不同溫濕氣候,從而解決了古琴界又一大難題。
傳琴授藝,為古琴安家
斫琴多年,謝建東以多種方式探索古琴的傳播和人才培養,他和一批高?;ピO教育基地,讓古琴走進課堂。圖為謝建東與徒弟黃志祿檢查古琴髹漆情況。王文強 攝
斫琴多年,謝建東一直致力于傳播古琴文化。2010年,他在長泰縣天柱山腳下創建了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為古琴安了“家”。文化村集古琴制作、琴學研究、文化傳承、藝術傳播、教育及游學等于一體,成為弘揚古琴文化的重要基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傳承、交流、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在這里,謝建東以多種方式探索古琴的傳播和人才培養,他和一批高?;ピO教育基地,讓古琴走進課堂。
今年8月,第10屆龍人古琴文化季啟動,謝建東聯合省內外多所高校,邀請國內優秀學人、琴人參與,共同打造古琴精品課堂。與閩南師范大學合辦的首屆音樂學(古琴方向)成人本科班也在此期間開班授課。龍人古琴自編的“數字記譜法”,能讓初學者快速入門,彈奏簡單的旋律。近些年來,文化村已接待海內外訪客數萬人次。
“斫琴,一斧一鑿,髹飾張弦,是生命的過程,是心靈寄托的過程?!眻D為謝建東做的古琴。王文強 攝
如今,龍人古琴文化村已先后被列為省級和國家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成為文旅部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級非遺項目古琴傳統制作技藝保護單位。謝建東也獲得“首屆漳州工匠”“漳州市文化名家”等稱號,擔負起閩派古琴的保護與傳承重任。
“在古琴人才培養、古琴文化傳播方面,我已為龍人古琴今后10年列出了一份新計劃?!蓖?021年,謝建東的心愿是,讓中國古琴的聲韻更加悠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