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琴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玨.雷遠一)外,文獻記載的名家尚有:郭高.沈鐐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無作品傳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濟.馬希亮.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陳亨道等,末期尚有嚴樽.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嚴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遠等,其中朱致遠最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識有刻為“朱智遠”或“朱制遠”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數張氏敬修.委修.順修等人。張岱《陶庵夢憶》稱張敬修制琴為吳中絕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這只是造琴名家)
二、琴曲
離騷憶故人龍翔操鳳求凰杏花天影夜雨南窗漁樵問答鷗鷺忘機陽關三疊梅花三弄普庵咒關山月憶故人漢宮秋月秋江夜泊流水關山月梧葉舞秋風平沙落雁。
周朝:作為宮廷里雅樂伴奏,以彈右手散音為主,弦數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為歌唱的伴奏。作為純器樂彈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見于《呂氏春秋》.《列子》)。著名琴師有春秋時期的鐘儀.師曠,戰國時期的伯牙.雍門周。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陽春.白雪》。
漢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當發展。著名琴論專著有桓譚的《新論》.蔡邕的《琴操》.揚雄的《琴清英》.劉向的《琴說》。著名琴曲有《聶政刺韓王曲》.《蔡氏五弄》.《別鶴操》.《飲馬長城窟》。
魏晉南北朝:出現一批向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咸.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莊的《琴論》.麴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發明減字譜,制琴術的發展。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賀若弼.王通.王績和唐的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漁歌調》。琴論專著有薛易簡的《琴書正聲》。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閣譜.江西譜.浙譜的流行。北宋時調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統,琴僧有夷中.知白.義海則全.照曠。文人琴家有歐陽修.沈遵.崔閑.蘇軾;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楊瓚.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實.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瀟湘水云》.《漁歌》.《澤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論專著有朱長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箋》.劉藉的`《琴議》.陳敏子的《琴律發微》.則全和尚的《節奏-指法》等。現存較早的減字譜譜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廣記》中的《黃鶯吟》和宋楊瓚的《紫霞洞琴譜》(佚)。
明朝:琴派興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嚴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鴻》.《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釋談章》等。琴論有冷謙的《琴聲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況》,刊印琴譜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譜集,琴家有:莊臻鳳.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龍翔操》。琴論有戴源的《鼓琴八則》.蔣文勛的《琴學粹言》.莊臻鳳的《琴學心聲-凡例》。
近代:著名琴人有:閩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張孔山.諸城派的王溥長(心源).王露(心葵).王魯賓及黃勉之.楊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聞閣琴譜》).《醉漁唱晚》.《長門怨》.《關山月》。論著有楊宗稷的《琴學叢書》.祝桐君的《與古齋琴譜》.陳世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譜的引進。(《琴學叢書-琴鏡》)。
現代前期:琴社活動盛行,琴論有周慶云的《琴史補》.《琴史續》《琴書存目》,今虞琴社編的《今虞琴刊》,中國音樂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的《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歷代琴人傳》。琴曲有《憶故人》.《泣顏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古琴指法詳解】相關文章:
1.古琴的基本指法
2.古琴彈奏的基本指法
3.古琴彈奏的基本指法是什么
4.古琴彈琴的姿勢和基本指法
5.彈古琴的基本姿勢-右手常用指法
6.古琴保養方法
7.速錄對指法的要求
8.古琴演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