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時間:1994年
唱片出品:風潮唱片
地區:臺灣
演 奏:吳文光、戴曉蓮、唐健垣、許鍵等
制作人:喬建中、吳文光、吳釗、劉立天、蕭梅等
秋鴻
「琴中有無限滋味,玩之不竭。」清代徐谼在<谿山琴況>中,描繪了古琴音樂的美學境界,是無限,是深微,是不盡之意、無窮之味。所以古之文人雅士喜於懷里操琴,於清澹、恬逸、和雅的琴曲況味中,追求心物合一、主客合一的藝術意境。
“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專輯,即是中國當代著名琴家融合現代名琴、名曲放意之作。吳兆基、吳劍、鄭珉中、許健、龔一、成公這……等名字,吟猱于唐琴、宋琴、元琴、明琴等名琴間,玩味著秋鴻、瀟湘水云、文王操、憶故人、胡笳十八拍……等名曲的清雅與澹逸。 名家薈萃、名琴悅賞、名曲雅集、這是中國古琴歷來最難得的盛會,是琴樂藝術一次珍貴的歷史性留聲,更是中國文化的無價瑰寶。
琴家簡介:
吳文光
吳文光1946年生于江蘇常熟,幼年隨父親——虞山派一代宗師吳景略習琴古琴音樂欣賞名曲十首,后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及中央音樂學院本科。1978年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研究中國音樂史和古琴藝術獲碩士學位。1985年赴美,獲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先生的古琴演奏,于繼承古琴的優秀傳統外迭有創新,技巧純熟,功力深厚,風格豪放而細膩多變,體現出古琴藝術深刻的美學內涵。
戴曉蓮
戴曉蓮 1963年生于上海,9歲開始隨廣陵派宗師張子謙習琴,深得其傳,吳景略、吳文光、姚炳炎、林友仁等名家學習,1985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先任職于該學院報編輯部古琴音樂欣賞名曲十首,兼古琴教師。
唐健垣
唐健垣 1946年生于香港,美國康州民族音樂學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香港演藝學院,師承吳宗漢、王憶慈伉儷(梅庵派),孫毓芹、吳景略等名家學琴,極具個人演奏風格,要求雅、淡、含蓄、和、靜、完整。
左至右:溥雪齋、鄭珉中、王迪、汪孟舒、許健 (圖片摘自《古琴》林西莉 著)
許健 1923年生于河北磁縣,1942年入重慶國立音樂學院就讀,1954年入北京民族音樂研究所迄今。師從管平湖先生,是九嶷派傳人,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
謝俊仁
謝俊仁 1949年生于香港,師從關圣佑、劉楚華、蔡德允等名家,可稱泛川派。
劉赤誠
劉赤誠(1938.12~2019.02)幼年從父習琴,1964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師從諸城派大師徐主蓀,深得其真傳,為該派最后傳人,兼容各家之長,風格沉雄清曠、豪放灑脫。曾任教于安徽藝術學院,現為安徽省鼓舞團古琴獨奏演員,于2019年2月病逝,享年81歲。
陶藝
陶藝 1960年生于南京,師承廣陵派劉少椿先生,1980年師從于梅日強先生,現任職于南京市京劇團。
鄭珉中(身穿牛仔馬甲)
鄭珉中(1923~2019.06.15)出生于北京,先師承王杳東習《仙翁操》,籍貫福建閩侯,中共黨員。青少年時期在家塾讀書并學習書畫和古琴。1946年到故宮博物院工作,長期從事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陳列與研究,歷任故宮博物院陳列組、歷代藝術組、法書銘刻組、繪畫組、銅器組、金石組、工藝組組長,研究館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當代著名古琴大家鄭珉中先生因病于2019年6月15日病逝,享年95歲。
曲目簡介及使用古琴
一、秋鴻(節選) 演奏:吳文光【明代無名蕉葉琴】
相傳為宋代郭楚望所作,又相傳為明代羅仙所作,最早記載于《神奇秘譜》,作者取意于鴻雁振翅高飛,博出長空之南征,以諭曠達之至、高達之懷。旋律蒼雄渾樸,節奏起伏跌宕,令人聽后若有遠達平沙、一舉萬里之感。
二、梅花三弄 演奏:戴曉蓮【衡陽王】
最早刊于《神奇秘譜》,解題曰:晉代的“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后人以琴為三弄焉。”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三次,故稱三弄。樂曲借描繪梅花高潔、不危嚴寒的傲骨,寓意人品高尚的情操。本曲為廣陵派名曲,自《蕉庵琴譜》后,該曲譜更為自由豪放。
三、瀟湘水云 演奏:唐健垣【唐琴秋籟】
最早刊于《神奇秘譜》,解題為郭沔所作,郭沔為南宋著名琴人,逃難時移居湖南衡山一帶時,每于瀟湘二水見九嶷山為瀟湘之云所蔽,因作此曲抒發懷思山河飄零之情,樂曲借悠然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興,托諭漫天風雨,一蓑江表的家國情懷。
四、小胡笳 演奏:許健【北宋琴鳴鳳】
唐代盛行曲目,與《大胡笳》并稱《二胡笳》或《胡笳兩本》。曲譜最早刊于《古今樂錄》,稱為《大胡笳鳴》和《小胡笳鳴》,《神奇秘譜》題解此曲于《大胡笳》同樣展現了文姬思漢的情感,但以現存樂譜和小標題觀之,樂曲同時也寄予了戍守邊塞者的思想之情。
五、漁樵問答 演奏:謝俊仁【流泉琴】
曲譜最早刊于明代《杏莊太音續譜》,三十多種傳譜中,有的賦有歌詞。題解曰: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故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之漁樵一話而已。樂曲以漁子、樵夫的一問一答織就的飄零瀟灑旋律,刻劃青山綠水間怡然自得的情趣古琴音樂欣賞名曲十首,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欽乃,隱隱現于指下。
六、搔首問天 演奏:劉赤誠【元琴一秋天】
又名《秋塞吟》、《水仙操》,取楚辭《天問》之意,極盡憂郁悲憤之情,肝腸激蕩之苦,俯首哀傷之慨。尾段中散板快彈及泛音段落,悲痛欲絕,以至于憤極搔首,深刻表現了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
七、良宵引 演奏:陶藝【家傳無名清琴】
曲譜最早刊于虞山派《松弦館琴譜》,樂曲描繪月白風清、萬籟俱寂的秋夜情思。《琴學初津》謂“是曲雖小,而義有余”,“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
八、秋塞吟 演奏:鄭珉中【巨壑秋自藏】
又名《秋塞吟》、《搔首問天》。曲譜最早刊于《五知齋琴譜》,諸多琴家認為此曲表現了昭君出塞的故事情節而得名,樂曲展現了柔美的藝術風格,結構層次分明,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