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20多年沒見過面,父親去世后,留下的遺產引起了一場風波……
父親因病去世
為遺產處置大伯起訴侄女
2018年,陳某生病檢查出腫瘤,整個人瘦到皮包骨頭。但他已與妻子離婚,獨自一人生活在西安,父親年邁,母親早已去世,唯一的女兒幾乎不見面,無奈之下,只好返回四川老家投奔哥哥。
不久噩耗傳來,他被診斷出淋巴癌,遭受病痛折磨的他曾給女兒打電話,希望能見女兒最后一面,但直到離世都沒能看到女兒。
滿懷遺憾的陳某留下遺囑:自己的房產出售并還清債務后,留給女兒小陳20萬元,剩余款項由哥哥陳大某繼承80%,父親老陳繼承20%。
陳某去世后不久,父親老陳也因病去世,可留下的遺產卻引發了更大的糾紛。
“起初我并不想讓被告小陳知道遺囑的內容,怕她知道后會怨恨她爸爸,但我在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時,她不配合我,我只能選擇起訴……”原告陳大某充滿了無奈。
西安市未央區法院受理后,法官助理王東第一時間與被告小陳聯系,但對方在得知自己被起訴后,什么也沒說就掛斷電話。
本來以為會出現送達難,沒想到王東又接到一個電話,“我是小陳的母親,她委托我來處理這件事,我們愿意積極應訴?!?/p>
前妻應訴
法官釋法達成調解
雙方按照約定時間來法院調解,但卻劍拔弩張,“不要說小陳不孝順,陳某從小就沒有管過孩子,從女兒兩歲開始,倆人二十年都沒見過面……”小陳母親一時難以抑制住情緒,抽泣起來。
同時,她對遺囑的真偽提出了質疑,并拿出一份協議,協議中出現了完全不同的繼承方式:陳某的房屋由其父親老陳和女兒小陳各繼承一半,落款處有原告陳大某代父親的簽名。
協議的出現,讓案情又出現反轉。遺囑和協議到底哪個是真的?真相到底如何?復雜的法律關系和難以查清的事實,讓案件變得撲朔迷離。
隨著法庭調查的深入,真相漸漸浮出水面。2018年11月4日,陳某手寫了一份遺囑。次日,打印并簽署了遺囑。
陳某去世后,老陳與小陳簽訂協議書,約定陳某的遺產雙方各繼承一半,并由原告陳大某代老陳簽名。老陳去世后,小陳表明放棄繼承爺爺的遺產,并進行公證。
2020年11月30日,老陳的再婚妻子胡某表明放棄對老陳應繼承陳某遺產份額所享有的轉繼承權,并進行公證。
本案中的繼承、代位繼承、轉繼承關系逐漸明晰。經過多次溝通,法官郭麗華從這一家人的話語中捕捉到他們內心仍然存有親情,氣憤與不解都是因為缺乏有效溝通。
辦案法官耐心釋法明理,小陳母親也向法庭說了她的真實想法:“不久前我也檢查出了癌癥,我不希望女兒在這個世界上舉目無親。感謝法官為我們一家做了這么多工作,我們愿意調解?!?/p>
原告陳大某得知此事后,態度也發生轉變。經過不懈努力,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陳某的房屋由原告陳大某繼承,陳大某支付小陳108萬余元。這起遺產繼承糾紛最終塵埃落定。